1. <dfn id="ryexw"></dfn>
  2. <s id="ryexw"><optgroup id="ryexw"></optgroup></s>

    <menuitem id="ryexw"></menuitem>
    <bdo id="ryexw"><delect id="ryexw"></delect></bdo>

    松木坪鎮丨梅子園文化廣場“誕生”記

    2023-02-01 17:47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羅丹燕  審核:肖雨琴

    每天傍晚,宜都市松木坪鎮茶園寺村3組梅子園文化廣場上,村民們伴著音樂跳起廣場舞,孩童們在一邊嬉笑玩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這才傍晚6點多,就這么多人啦!”往日冷清的鄉村夜晚變熱鬧了,村民徐紹益感慨萬千。“現在可好了,有場地,環境也漂亮,這得歸功于村里開展的共同締造活動。”

    眼前的畫面,讓人很難聯想到3個多月以前的樣子。梅子園片區是茶元寺村的一個灣組,群眾居住相對集中,村民們一直盼望能有個休閑的好去處。“出去散散步,只能在公路上走走”“想組織幾個人跳舞都沒地方”……為這事,村黨總支書記鄭全方聽過不少埋怨,這讓他和村干部感到抱歉又無奈。

    “不是不想改變,缺錢!”鄭全方解釋,茶園寺原來是鎮上的“后進村”,集體經濟薄弱。如今雖然摘掉了“后進村”的帽子,但萬事正興,賬上實在擠不出多余的錢。

    去年9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在宜都啟動,這讓沉寂許久的鄭全方升騰起久違的廣場夢,“發動群眾一起出謀劃策,一起想辦法!”

    什么是共同締造?村民們起初并不清楚。“用屋場會把活動的‘東風’吹向群眾。”村干部商量后拿出了思路。

    2022年9月21日晚,梅子園片區屋場會召開,一方長桌、一個投影儀,86戶村民代表和鎮、村兩級干部圍坐在一起,聽鄭全方講起了共同締造理念和村民期盼的文化廣場初步規劃方案。“傳統農耕文化不能丟”“要有鄉土味”……村民們紛紛發言,對打造精神家園充滿了期待。

    村里還邀請鄉賢一起出力支持“共同締造”。聽到鄭全方提出資金難題,鄉賢們紛紛慷慨解囊,2000元、1500元、2萬元……“32.5萬元!”鄭全方激動地公布了最終捐款數額。

    錢有了,改造如何推進?屋場會收集的數十條意見被整合成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村里的能工巧匠帶著投工投勞的村民一起干;要占地,村民不要一分錢補償;要充實農耕館,村民主動從家中搬來老物件……

    兩個月熱火朝天地建設,讓廣場初具雛形。這時村民們又有了新想法:廣場建設還得有文化內涵!

    在宜昌經營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李東方夫妻主動挑起了擔子,看著幾面空蕩蕩的圍墻,兩口子提出自費為廣場做墻繪。

    “我們和村民商量后,墻繪就搞‘農耕圖’和‘村地圖’,墻角下還有塊大石頭,本來準備挪走,但仔細一瞧,還挺像一頭臥著的牛,就決定把它變成‘石牛圖’,充滿鄉趣。”鄭全方笑著說。如今,三幅圖和“石牛像”已成為村里的網紅打卡點。

    鄭全方算了一筆賬,通過共同締造,文化廣場建設節省了近一半費用,村民還出力出資,扎實做好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更可喜的是,走出了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群眾參與共同締造的干勁更足了。”鄭全方說。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方勇華 通訊員 黎文來 朱敏

    熱點專題
    特级一级淫片欧美少妇黄,少妇无码在线喷水,国产小视频午夜福利合集,中学生曰批免费视频

    1. <dfn id="ryexw"></dfn>
    2. <s id="ryexw"><optgroup id="ryexw"></optgroup></s>

      <menuitem id="ryexw"></menuitem>
      <bdo id="ryexw"><delect id="ryexw"></delect></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