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過了十五才出年”,元宵節作為中國傳統春節之后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慶賀新春的美好延續。元宵節這一延續幾千年的節日,蘊含著極為豐富而深刻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美德。
萬家團圓、共享天倫,走親訪友、共祝美好之際,如何運用好節日的多重功能,進一步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抒寫千年繁榮的文化自信,值得進一步思考。
要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精神活動之中。全國各地紛紛通過媒體發布有關元宵節的活動通知,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設計工作抓手,通過開展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在弘揚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助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要把家庭建設融入到傳統節日之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元宵佳節,家人團坐,湯圓在桌,燈火可親,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發揚孝老愛親、和睦相處的傳統家庭美德,促進一家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
要把傳統美德融入到媒體宣傳之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各大媒體依托平臺資源,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轉化傳播,通過弘揚孝、誠、和、廉等優秀的傳統道德理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元宵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能夠使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華民族血脈的流動,因此,我們更要返本開新、守正創新,讓傳統節日本質和內涵愈加“元氣滿滿”。
作者:枝江市百里洲鎮人民政府 薛涵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三峽宜昌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