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劉維明研究員在地學樓二樓學術報告廳為學院廣大師生作了題為《古山地災害研究與巨災風險》的學術報告。副院長左清軍主持報告會。
劉維明圍繞巨型洪水的沉積和侵蝕特征、水動力條件及其地貌響應作了精彩的報告,并與現場師生深入討論與交流了雅魯藏布江晚更新世以來的山地災害。學院宋琨、盧書強、郭飛、劉大翔、鄧黎旭、胡旭東和林旭等老師從不同角度對巨型洪水在不同水動力條件下的地貌沉積特征進行了交流發言。
報告會后,林旭帶領與會專家劉維明前往宜昌市更新世礫石層剖面進行野外實地考察,對不同剖面的沉積特征、沉積過程與水動力條件進行了分析討論,深入解讀了這些礫石層在長江三峽貫通、長江演化中的重要性。
劉維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山地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沉積-地貌”證據鏈的古災害重建方法,揭示了堰塞湖演化的三種模式,識別出了青藏高原東部的高能潰決洪水事件,支撐了重大工程可研或規劃。目前主持二次科考子專題一項,曾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和面上項目三項,已在Earth-Science Reviews、Geomorphology、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和《地學前緣》、《第四紀》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參與撰寫的三份咨詢報告均獲國家領導人批示。入選第十三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21年),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與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委員、山地分會委員和中國地震學會構造地貌專業委員會委員等5個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通訊員 林旭)